褐鐵礦磁化焙燒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
1、礦石性質
礦石性質主要指礦物種類、氣孔率、脈石成分及其在礦石中的分布狀況等。由于礦石的結構不同,焙燒性能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說,具有層狀結構的礦石,由于在加熱過程中礦石和脈石礦物石英受熱后的膨脹變化不同而出現裂縫,這有利于傳熱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擴展,提高礦石的焙燒速度和焙燒礦的質量。而致密塊狀礦石,鮞狀礦石和結核狀礦石焙燒性質較差。
脈石礦物對焙燒過程也有一定的影響,以石英為主要脈石的鐵礦石,在焙燒過程中,石英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石英在575℃時轉變為石英,愛別離苦收一部分熱量,并有2%的直線膨脹,在870℃或更高溫度下轉變為體積很大的鱗石英。這將有助于礦石在加熱過程中的爆裂,可以加快焙燒速度,減少焙燒礦表層和內部焙燒的不均勻性。②石英在900℃時和氧化鐵發生反應生成低熔點(1205℃)的硅酸鐵(FeSiO4),由于它的磁性很弱,因而會影響磁選時的回收率。
2、礦石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礦石的粒度影響焙燒過程中的傳熱和傳質速度。粒度越小,顆粒比表面積越大,氣固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大,傳熱、傳質效率較高,焙燒反應的轉化速度越快。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焙燒礦物的粒度過大,經常產生礦塊表層和內部焙燒不均勻的現象。表層的焙燒程度高于內部,出現“夾生”現象,礦石粒度愈大,不均勻現象愈嚴重。如果礦石的粒度范圍較寬,會出現小顆粒礦石“過燒”而大塊礦石“欠燒”的現象,嚴重影響焙燒礦的質量。
3、焙燒溫度與焙燒時間
弱磁性鐵礦石的磁化焙燒是在高溫下進行的。溫度變化對焙燒過程的進行和焙燒礦質量的影響極為重要。在同樣粒度條件下,達到相同焙燒效果時,溫度愈高所需的焙燒時間愈短,而溫度較低時就應相應地延長焙燒時間。雖然整個礦石在焙燒過程中主要發生吸熱反應,提高焙燒溫度可大幅度增加反應速率,但如果溫度過高或者焙燒時間過長,就容易產生過度焙燒的現象,使已經生成的強磁性鐵礦石性質發生變化,磁性大幅度降低,進而嚴重影響焙燒效果。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焙燒溫度與焙燒時間的范圍,保證獲得*佳的焙燒效果。
4、焙燒礦的冷卻
采用不同的冷卻方式對選礦指標的影響很大。由于焙燒礦中強磁性的磁鐵礦FeO3在高溫下接觸空氣會被氧化成Fe2O3,磁性會大大降低,這對鐵精礦的品位、回收率等選礦指標的影響很大。目前,普遍采用的冷卻方式是將焙燒礦從爐內排出后直接進入水封池中淬冷,防止與空氣接觸。這種冷卻方式簡單,效果好,但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焙燒礦的熱量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熱量消耗的增加。能否采用其他冷卻方式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通過焙燒來提純褐鐵礦的選廠也不少,我們開元是專業生產褐鐵礦選礦設備的廠家,感興趣的用戶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系,對于小產量的褐鐵礦選廠來說無須用大型的回轉窯,利用輕燒型烘干機即機。